印度兩位“海龜”人士因為不堪忍受國內腐敗橫行的局面,創(chuàng)辦了一家名為“我行賄了”的網站。任何人都可以登錄,并寫下自己行賄的過程和原因。到目前為止,網站迅速躥紅,已經記錄了1萬多個腐敗案例,涉及印度全國19個部門,347個城市;靥土粞杂10多萬條。
網站曝光的案例五花八門,有人抱怨說通過了駕?荚嚕匈V考官才能獲取駕照;有人抱怨連領結婚證也要送上賄金;有人抱怨明明公立醫(yī)院是免費醫(yī)療,但必須為醫(yī)生準備紅包……
這些抱怨只不過是小老百姓面對當權者刁難時的無奈之舉,我們或多或少也會對其中的一些案例有同樣感受。正如這個網站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說的:“我們也曾行過賄,否則根本不能辦成任何事。”
法新社2005年報道過一份調查報告,印度行賄者每年僅向11個公共服務機構行賄的金額就達46億美元(2005年印度GDP為7400億美元)。但這并沒有使民眾習慣非行賄不成事的生活,所以他們在網站上現身說法,將自己無奈的行賄和官員的罪行告知天下。同時也在傳遞這樣的一個信息:普通人可以從腐敗的受害者變?yōu)楦瘮栴}的解決者。
普通人無奈行賄是制度的漏洞造成的。一個現代的政府在制定制度的時候,初衷都應該是為民眾提供優(yōu)良的、完整的社會服務。如果民眾在這個制度下要不停行賄才能達成愿望,那就說明這個制度是有漏洞的。但漏洞在哪里?漏洞有多大?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恐怕很難全面統(tǒng)計出來。只有一種方式,可以將各地、各個行業(yè)、甚至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上的漏洞集中展現出來,這就是讓所有人都參與到對制度的監(jiān)督中來,給予他們開放的平臺來揭露問題。而現代科技的產物——網站,則為印度人提供了這樣的可能。
這也是網站創(chuàng)始人的目的:“在我們國家,腐敗的風險太小,回報又太高。應該改變游戲規(guī)則,將腐敗風險放大,回報變小,讓公眾知情就是增大腐敗風險!
科技可以幫助社會實現或者加強自凈的功能,但首先要允許科技發(fā)揮作用,然后才能有真正的效果。制度的漏洞被一一暴露出來之后,制度的制定者和維護者通常有兩種選擇:一是選擇查缺補漏,通過嚴懲受賄者的方式來彌補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對民眾造成的損失;當然他們也能夠勒令刪除舉報內容,或蠻橫地找個借口查封網站。
我想,印度的民眾一定高興地看到印度官方選擇了前一種方式。印度卡納塔克邦的交通部長根據該網站提供的證據,查處了20名下屬官員。這說明印度的社會管理者還是承認最起碼的社會共識:民眾有監(jiān)督政府并提出質疑的權利,民眾有發(fā)表言論的自由,而執(zhí)政者不能因為自己的好惡而肆意剝奪民眾的這些權利。因此,“我行賄了”這個網站才有了生存的空間并迅速躥紅。
其實,當有聲音質疑政府弊端、制度漏洞的時候,聰明的社會管理者要做的是改正暴露的問題。一味地壓制或許能一時消滅“不穩(wěn)定”,但質疑本身并沒有消失,它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出現或者默默地存在于民眾的心里,等待下一個時機。太原網站建設公司飛揚動力提醒:網站內容應該緊跟時代發(fā)展現狀,真正反映社會狀況的才是好網站,由此可見“我行賄了”網站在印度的竄紅的原因。